张弛 《都市之光》 纸本设色 2024年
近日,来自全国各地的43位优秀女艺术家的艺术精品汇聚上海海派艺术馆,在“江山·人民”新时代中国优秀女艺术家邀请展上,碰撞出绚丽的火花。
让我们跟随策展人之一、中国国家画院副院长、中国女画家协会会长徐涟一起走进展厅,感受女艺术家们对时代与心灵的诠释。
无问东西与古今
在联合国第四次世界妇女大会暨《北京宣言》和《行动纲领》通过30周年、2025全球妇女峰会在北京举行之际,上海海派艺术馆推出了“江山·人民”新时代中国优秀女艺术家邀请展。
海派艺术馆馆长李磊告诉记者,自2023年起,海派艺术馆倾力打造“江山·人民”系列学术邀请展,从中国画的笔墨意境到油画的色彩张力,再到如今聚焦女性艺术力量,每一届展览都是一次对中国美术发展的梳理与致敬。
本次展览汇聚了43位来自全国各地的优秀女艺术家的约160件精品力作,涵盖国画、油画、版画、雕塑、综合材料等多个艺术门类,全方位、多维度地展现了当代中国女性艺术家的创作风貌与艺术成就。
这160件作品仿佛160个生动的故事,如何将这些故事有机地串联起来,营造出和谐的观展体验?
策展人徐涟、陈屹对所有作品进行了精心梳理,将它们划分为四个板块领航优配,分别为“绘:诗意江山”“抒:家国情怀”“歌:时代芳华”“赞:大爱无疆”。这些板块既有对山河的咏叹、对人间烟火的刻画,也有对历史的回望、对未来的憧憬。
何韵兰 《生命之源》综合彩墨 2017年
43位参展艺术家的年龄跨度非常大,年龄最长的是中国女画家协会顾问何韵兰,今年已近90岁高龄。最年轻的则是上海大学上海美术学院油画系教授周胤辰,今年42岁。
然而,当观众在展厅中欣赏她们的艺术作品时,丝毫察觉不到创作者的年龄。有一批看似年轻、前卫的作品竟然出自古稀之年的画家,她们青春依旧的心态、难以抑制的创新冲动,是本次展览最大的亮点。
在徐涟看来,时代的发展对这批艺术家的创作生涯起到了非常重要的推动作用,她们成长、成名、成家的过程,恰好处在国家高速发展的时期。自改革开放以来,世界各国的优秀艺术作品、艺术观念,以及在材料工具方面的探索与创新,在这些艺术家身上有着鲜明的体现。
她们的创作不仅打破了性别的局限,而且无问东西与古今,将各种创作手法为己所用。她们从目之所及、心之所向出发,以笔底墨色和胸中气象,将“小我”融入“大我”,既表达了巾帼豪迈,亦见人间温情。
周胤辰 《重山之外》2024
一臂之距,胸有成竹
当记者随策展人徐涟走进展厅时,目光迅速被色彩绚丽的《都市之光》吸引。其作者张弛近年来在城市山水领域的探索深受业内肯定及观众喜爱。
“中国画不只有黑与白。在历史上,中国画的色彩曾经非常丰富,比如大家熟悉的《千里江山图》、敦煌壁画等都是中国画色彩斑斓的见证。”徐涟说领航优配,“当代中国画可以把色彩作为表达的主体,既秉承传统精神,又符合现代人的审美需求。正如张弛老师的这幅作品,它体现了一种光的美感与流动的呼吸感,在抽象和具象之间做了很好的平衡,非常有张力。”
艺术家在创作的时候,眼睛与画面往往只有一臂之距,但作品在展厅亮相后,观众会以3米、5米甚至更远的距离欣赏。此时,一幅优秀作品的丰富性就会随着观赏距离的变化而展现出来。上海美术学院副院长毛冬华笔下的《故园新影》《观海系列》《上海外滩故事》为观众提供了另一种凝视上海的视角。
“如果要将女性与男性艺术家作比较的话,女性艺术家通常具有更为细腻的情感,她们善于从自身的生命感受出发,从日常生活中、从情感中觅得创作的线索,并把细腻丰富的内心感受与创作技巧相结合,探索出属于自己的独特面貌与风格。”徐涟这样认为。
毛冬华《上海外滩故事》 纸本水墨 2022年
雕塑家吴慧明的作品早就融入了上海这座城市的文化肌理中。与西方雕塑不同的是,她更注重线条的柔美与柔和。
任丽君是上海油画雕塑院的画家,在《夏日水花》等作品中,她既显示出扎实的写实主义绘画基础,又大胆尝试了夸张变形的表现手法。
在这次参展的艺术家中,有不少都是观众熟悉的上海女艺术家,除了上述4位,还有画家张雷平、马小娟、鲍莺、潘文艳、唐天衣、周胤辰。尽管她们每人只有几件作品亮相,并不足以展示其艺术发展的所有阶段,但策展人希望,这些精心挑选出的作品能够为观众带去“惊鸿一瞥”,吸引他们走进艺术家的内心深处。
吴慧明 《憧憬》\n玻璃钢 1985年
超越年龄,随心而动
此次画展可谓全国各地优秀女艺术家的“大聚会”。
中国工笔画学会副会长、中国女画家协会副会长安佳以工笔人物画著称。这位锡伯族艺术家将自己对艺术的满腔激情融汇于独特的艺术语汇中。用徐涟的话来说,“她的内心有一股劲儿”。此次展出的4幅《高原人》组画在展厅中散发出独特的魅力,安佳将写意与工笔融会贯通,充分表达出人物的内在张力。
安佳 《高原人》组画 麻纸设色 2023年
国家民族画院院长李传真几十年来始终关注城市中的务工群体。《老伴》是一幅透着人情味的大画,看似平常的生活场景里透着普通人对生活的热情。李传真将中国画的线条与西方的素描技法巧妙结合,使画面既有体积感,又有中国画的味道。更有趣的是其独特的装裱方式,使画面的局部呈现出“跃出画框”的立体效果。
来自中国艺术研究院的王德芳是知名花鸟画家,她笔下的孔雀高贵而典雅,仿佛来自仙界。“花鸟画如何避免流俗,考验着创作者的格调与修养。艺术创作能够达到怎样的高度,最终取决于艺术家的审美水平。”徐涟说道。
徐乐乐《梅西,令人牵肠挂肚 卡塔尔世界杯终于放下心来》《卡塔尔世界杯期间画 C 罗像》 陈俊珺 摄
真正的艺术家都具有独立的个性,既不会流俗,也不会跟风,而是能够“随心而动”。看徐乐乐的画,完全想不到她今年已经70岁了,这位南京画家笔下的C罗与梅西竟然呈现出三维“幻影”效果,然而,走近一看,竟然是两幅正宗的中国画。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教授陈雅丹是中国首位赴南极写生的画家。1995年世界妇女大会期间,她曾创作水墨画《母子情》,并赠送给联合国儿童基金会驻京办事处。她笔下的4张女性肖像极简又现代,个性张扬。难以想象,这些自信的少女形象竟然出自一位83岁画家之手。
中国油画学会副会长闫平的作品《苦情》《我本是男儿身》《从明天起幸福的生活》等,是此次画展的压轴之作。年近古稀的她用大写意油画表达着对人类情感的理解。她画里的“话”非常丰富,似乎有无数个念头闪过领航优配,相信每位观众都能以自己的方式读懂画中之“话”。
思考资本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